各班级:
为贯彻落实《安徽农业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决定举办安徽农业大学第十四届“兴农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参赛资格
凡2019年6月1日前在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报名参加。
三、竞赛日程
1.准备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3月)
开始筛选课题,进行初步的课题研究及调查,争取该方向专业教师的指导,并填写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2.初赛阶段(2019年3月中旬)
各学院举办初赛,筛选不超过6项代表本学院特色和水平的项目,每人限报1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l件;以学院为单位于3月20日前将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竞赛作品汇总表》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以学院为单位上报团委。
3.复赛阶段(2019年4月中旬)
评审委员会通过对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作品评审,确定入围决赛的项目。
4.决赛评奖阶段(2019年5月)
决赛采用团队答辩,评委打分的方式确定奖项,由评委合议推荐参加全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并对参加省赛的作品进一步指导完善。
本次竞赛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学校将对获奖作品颁发荣誉证书。以《第十四届“兴农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兴农杯”及优秀组织奖评选标准》为依据,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兴农杯”、授予第二至七名的学院“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5.资助扶持阶段(2019年5月—12月)
在评奖阶段结束后,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项目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请入驻校大学生创客空间、优先申请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四、作品分类与评审标准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可靠、文字简洁、逻辑严密、有说服力,能经得起理论上的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学术论文、科技建议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
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3.科技发明制作:包括科技发明和科技制作。
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五、作品申报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为2019年6月1日以来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 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 以上的研究工作, 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 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 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 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 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3.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参赛的作品, 论文类每篇在8000 字以内, 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 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 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4.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 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 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 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 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 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 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